欢迎访问西藏大仓良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400-690-2869

新闻中心

News Cente

联系我们

西藏大仓良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海亮南岸天都6栋1单元301号

山东高原农牧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十路八一银座B座18楼

咨询电话:400-690-2869

行业新闻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野牦牛的多种称谓和深远影响

发布者:牦牛小屋 发布日期:2022-04-25
原始苯教中,野牦牛是世界本源之象,整个世界都由一头野牦牛的躯体变化出来(《斯巴宰牛歌》)。这牛既然是世界本源所在,很自然地就会成为“祖先”和“王者”的代名词。
 
不理解华夏古人的这种宗教观念和思维方式,你就无法真正读懂许多先秦礼器,也不会知道它们奇怪的名称从何而来。
 
就像猕猴有众多称谓一样(不下10个),作为“文化词”的野牦牛,也有许多的名称,来自“古羌藏语”中对牛的各种方言叫法。这些称谓以不同方式一一留存在了古汉字中,成了它们的读音来源。
 
野牦牛只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上,随着古羌藏类游牧民族先民的涌出和原始苯教的广泛传播,当它出现在其他地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变成各种各样的“牛”,因为其他地方都不产野牦牛,只有泛化成当地特产的牛,它才会被当地人接受。
 
古羌藏语中野牦牛的最重要称谓大约有如下六个:
 
1,古藏语把野牦牛叫作“中”(འབྲོང་  拼音转写nchong )
 
野牦牛不仅是青藏高原上体型最大的动物,也是最为凶猛的动物之一。崇拜野牦牛崇拜的历史,肯定是要以万年为单位计算的,最后就成了藏文化中“本源”和“尊贵”的代名词。
 
古藏语把冈底斯神山叫“璋中”(zang zhong),意为“中央之璋、最大的璋”(定语后缀)。这个“中”就来自野牦牛的称谓,意为“最大的、最尊的”。
 
这“璋中”也与原始苯教的“天下”观有关,认为最尊贵者必居中央,次尊贵者居于其前后和左右。
 
这个来自野牦牛的称谓最终成了一系列古汉字的读音来源:宗、种、冢、鬃、重、仲、终、忠、衷等,以及先秦礼器名“钟”“盅”“鍐”的读音来源。
 
上述古汉字都是从以牛为大、为本、为尊的观念中引申而来,是为“同源字”。人类的语言和文字,都是这样通过一些基本义的不断引申丰富起来的。
 
从中还可以看出,古汉字虽然被称为“形象文字”,造字方式与读音来源通常是不一致的。也因此,忽视读音来源,单从字形去解释古汉字,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新疆巴音郭楞且末县阿尔金山北麓莫勒切河东岸岩石上的野牦牛岩画
 
2,古藏语把野牦牛叫作“亚”( གཡག་  yah)。
 
西藏左贡县有“雅达”乡,藏语是“牦牛老虎”的意思。藏语也把美好、神妙叫作“yah”(ya-bo),“雅拉索”是也。
 
殷商时代,王者的墓穴常成“亚”字状(缩短了的“十”字状),它是高贵者的标记。在殷墟,考古学家还发掘出一个墓主人叫“亚长”的大墓,规格超过妇好墓,出土了大量青铜武器和礼器,其中就有一头牛的雕塑。其时军事首领皆有“亚”之称号,而“亚长”就是“亚中之长”的意思,尊贵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野牦牛的称谓还可能是雅言之“雅”,衙门之“衙”的共同读音来源。
 
3,古藏语把野牦牛叫作“本”(དཔོན་ 拼音转写hbron)。
 
与此对应的古汉字是“犇”(奔)。周人就有300年“犇戎狄间”的历史。
 
藏语的“本”(བོན་)也是对苯教的称谓。冈底斯藏语亦叫“本日”,意为“牦牛之山、本教之山”。此神山上居住着苯教的360位无上神灵,其中就有名叫“董奔”(སྡོང་དཔོན་)的战神,其形象特点就是长有野牦牛的头。
 
在藏文化中,虎与牛常被兼而称之,西藏历史上的“霍尔三十九族”,其中有叫“本塔”的部落,藏语意为“牦牛老虎”。
 
基于以牛为大、以牛为尊的观念,古代西藏的地方行政长官叫“宗本”,西藏最高行政长官叫“本钦”,意为“最大的本”(定语后缀)。
 
由此可知,古汉字“本”的读音,并非来自树木,而是来自野牦牛的一个称谓。
 
殷墟妇好墓出土戴牛角冠的贵妇人,这是他们有“牦牛种”观念的反映。
 
4,古藏语把野牦牛叫作“止”(འབྲི་ 拼音转写nchi),也指母牦牛。
 
敦煌藏文献中,孙波王被叫作“止氏王”,这可能与他们有一种女巫崇拜习俗有关。吐蕃把吐谷浑叫作“阿赀”(zi),这可能与吐谷浑与吐蕃赞普长期互为姻亲有关。
 
吐蕃的前身是“森波杰”,王号叫“古支”,藏语意为“神牦牛”或“神之子”。这与古代藏族以“牦牛种”“牦牛六部”自称是一致的。
 
藏语也把冈底斯神山叫作“拉止”,意为“神牦牛”。西藏地名“林芝”,藏语也是“神牦牛”的意思,传说有白色野牦牛从此处下凡。
 
藏语青藏高原上的长江河段叫作“止曲”,意为“牦牛河”,或曰“母亲河”。
 
五帝时代,被帝尧取代的帝王名叫“挚”,这个称号放在汉语里确是很难解释的,在藏语就是“牦牛种”的意思。至于青铜礼器“觶”(zhi)“鼒”(zī)之类,它们的读音应该都来自这个野牦牛的称谓。
 
《酉阳杂俎》卷4记载,黠戛斯的祖先“所生之窟,在曲漫山北,自谓上代有神,与牸牛交于此窟。”注意这个“牸”(zi),本义就是“母牛”,其读音来源就不言而喻了。黠戛斯人有这样的祖先故事,说明他们很可能也是从青藏高原迁徙而去的“牦牛羌”之一种。
 
5,古藏语把野牦牛叫作“毕”(འབྲི་ nbi),也指母牦牛。
 
(藏文虽是拼音文字,但为追求文字的统一,不得不牺牲拼读方法的统一。同一个藏文词汇,写法一样,各大方言的读法常大不相同。上文就是一例。读音与4完全不同。这给初学习藏文者带来的很大的困惑。)
 
那曲地区古代有叫“比如”的大部落,元代在此设立“比如宗”(འབྲི་རུ་རྫོང།)。这个“比如”就是“母牦牛部落”的意思。
 
羌塘草原,藏语叫作“毕昂塘”(bi ang tang),意为“牛魔草原”。贵州有地名“毕节”,在藏语是“牛王”的意思。
 
彝语把巫师叫“毕摩”,意为“牛人”。清代文献记载,帕米尔高原上的布鲁特(柯尔克孜)人,把村庄叫“爱曼”,许多“爱曼”组成一个“鄂拓克”,首领叫作“比”。
 
注意,这个“bi”也是先秦帝王的自称。例如《尚书·泰誓》:“唯天惠民,唯辟奉天。”这“辟”就是周王的自称。
 
与帝王有关的事物:狴(bì),一种象征帝王的神兽;陛(bì),特指帝王坐具;妣(bǐ),帝王死去的母亲;嬖(bì),帝王宠幸的女人;跸(bì),帝王出行停驻的地方;弼(bì),辅佐帝王的大臣和侍卫。都是同一个读音,都是从这个野牦牛称谓中引申而来。
 
这个“bi”也出现在了西亚古文明中。例如有古王朝叫“巴比伦”(Babylon),这个“巴比”在藏语就是“天牛”的意思,后缀“lon”为尊称读法。巴比伦国王的通用称号是“巴比尔”(Babil),在藏语里就是“牛人”的意思。
 
犹太人把祭司叫作“拉比”(Rabbi),西亚有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拉比”在藏语都是“神牦牛”的意思。这是原始苯教向西传播的结果。
 
但西亚人喜欢作相反的推断,例如《突厥语大词典》说到吐蕃人,说他们是一个叫“萨比特”的阿拉伯人繁衍出来的。萨比特原本是也门人,在也门杀了人,畏罪潜逃,逃到了“秦”地吐蕃,在这个没有人居住的地方生活下来,繁衍出了吐蕃人。应知“萨比特”在藏语就是“地牛”的意思(与“天牛”相对),后缀“te”表示男性和复数。
 
石峁古城出土的石雕牛和虎,是以牛为尊观念的象形写照。
 
6,古藏语把野牦牛叫作“须”(ཞུ་ 拼音转写xu)。
 
注意这个“xu”,它可能是一系列古汉字:盨、虚、徐、须、畜、蓄、序、恤、需、胥、婿、酗,读音的来源。
 
西藏甘孜德格县有“阿须”草原,传说是格萨尔王的诞生地。甘孜九龙县境内有湖泊叫“伍须海”,藏语的“伍须”就是“第一牛、首牛”的意思。
 
清史记载,四川西部的“喀木”(kham),又叫“续如甘”(甘是喀木的注音)。藏语“续如”是“牛族”的意思。
 
羌族也把祭司叫作“xu”(许),本义是“牛人”。苯教有神灵叫“许尔”。苯教大神“白哈尔”戴着叫“达许”(虎牛)的帽子。
 
象雄王又叫“李纳许”,意为“虎牛”。吐蕃有大相名叫“乞力徐”,他与唐军在洮河流域激战,尸体堆积,使河道断流。这“乞力徐”也是“虎牛”的意思。
 
颛顼(zhuan xu )为五帝之一,传说是黄帝之孙,“生于若水之野”,他是夏禹、楚王的直接祖先。笔者推测,颛顼之“顼”读音也来自这个野牦牛的称谓。
 
至于中原古国“徐”国,本义可能也是牛,因为“徐徐而行”“春风徐来”中的“徐”都指慢行,牛就是这样走的。

西藏大仓良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藏ICP备2022000101号-1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海亮南岸天都6栋1单元301号

山东藏小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八一银座

咨询电话:400-690-2869

技术支持:济南嘉晟科技